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首场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
2020-12-25 23:36:03 来源: 新闻发布处

  中共吉林省委于2020年12月25日17时30分召开首场省委新闻发布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玉钢出席介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情况,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郭凤城,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省科技厅厅长于化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省统计局局长苏衡一并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法制日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近30家媒体50余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李壮: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晚上好!欢迎出席首场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建立。今天省委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新任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玉钢先生,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郭凤城先生,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先生,省科技厅厅长于化东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先生,省统计局局长苏衡先生。下面,首先请石玉钢部长介绍情况。

  石玉钢: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现在我把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情况,向大家作通报。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委书记景俊海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韩俊讲话。下午先是分组讨论,随后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韩俊同志作会议总结。省委副书记高广滨主持两次全体会议。省政协主席江泽林,省委常委,其他在职省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共560人。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景俊海同志和韩俊同志的讲话中。重点讲清楚了4个方面内容。

  一是讲清楚了发展成绩。结合我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从应对疫情有力有效、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中有升、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等方面,总结回顾了2020年我省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指出,我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特别是,若干指标取得了近些年来的最好成绩。归结到一点就是,初步探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二是讲清楚了总体要求。着眼于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确定了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提出了实现中高速增长等一系列预期目标,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是讲清楚了重点任务。围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吉林的位置,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做好“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四是讲清楚了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5个方面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强调要坚决扛起振兴发展责任、持续深入推进思想解放、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工作每方面、各领域、全过程。

  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向纵深发展。 “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契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城市演进和产业成长规律。“一主”要更好地发挥长春龙头牵引和辐射带动作用,“双廊”要紧扣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双带”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双线”要聚焦全面建设旅游强省,“双通道”要更好地发挥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双基地”要全力抢占未来制高点,“双协同”要立足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把“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持之以恒抓下去。

  二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要突破核心新技术,全面落实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要发展壮大新产业,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推进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卫星、新能源等产业。要构建创新新高地,举全省之力支持长春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要完善支撑新体系,优化整合科研力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国防军工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大力争取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深化教育改革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体系化竞争能力。

  三是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扩能提质,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巩固传统支柱、优势产业发展态势,集中实施4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力争100个以上竣工投产。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抓好100户企业示范、1000户企业改造、1万户企业融合,建设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项目。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链长制”,实施重点产业链“搭桥”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效能。

  四是有序对接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挖掘释放有效需求。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持续健康增长。在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方面,推动服务业“双十”行动取得扎实成效,精心谋划设计旅游产品,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做足“冰天雪地”文章。发挥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方面,坚持以“十个围绕”谋项目,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落项目,以新基建“761”工程建项目,确保资金、土地、能耗必须跟着项目走。

  五是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要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带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吉林粮。要对接国家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强黑土地保护,突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六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金融、养老保险、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入手,以改革增添动力、释放活力。要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入推动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国际性开放合作“五个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七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统筹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加快编制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力争明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启动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风、光、水、火、气等多元化电源系统和现代电网系统,建好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八是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高校毕业生留省政策,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就是我所发布的内容。

  李壮:

  感谢石玉钢部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代表的媒体机构。

  凤凰记者提问:从会上省委书记和省长的讲话看,今年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重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那么能不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2020年的经济指标都有哪些亮点?另外,能否预计一下全年经济增速大概在什么水平?谢谢。

  李壮:

  请统计局苏衡局长回答这个问题。

  苏衡:感谢您的提问。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工业、调结构、抓投资、促消费,尽早复工复产复市,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重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从数据来看,经济指标的亮点可以概括为“增速快、产业兴、需求稳、质效优”四个方面。

  增速快是指GDP增速快于全国。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速在前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跑东北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5%,居全国第17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好位次。

  产业兴是重点产业全面向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实现粮食产量760.6亿斤,居全国第5位。工业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8%,连续2个月增速居全国第2位,是2002年以来的最好位次。汽车产业强劲助推。1—11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恢复。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营业)额增长1.5%,增速不断加快。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需求稳就是需求持续回暖。投资增速高位运行。1—11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连续4个月位居全国第4位,是近八年以来我们的最好位次。民间投资增长11.3%,创年内新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冰雪旅游火热,消费券刺激作用持续释放。11月份,全省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饮料烟酒、日用品、家用电器、通讯器材、汽车等商品均实现2位数增长。限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增长12.1%。

  质效优就是指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物价总体稳定。1—1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2.5%,涨幅持续收窄至3%以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和6.4%。新动能不断积累。1—11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装备制造业增长2.4%。SUV产量增长37.6%,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33.7%。新登记市场主体37.6万户,增长17.6%;新登记企业9.28万户,增长29.5%,增速居全国第4位。上市企业数量创近10年最好水平。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02户,分别增长46.9%和40.4%。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吉林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为明显,“好”的变化更多涌现。1—11月份的稳定表现为全年提供了有力支撑,考虑到12月份经济进一步回暖的因素,预计全省全年GDP增长2.5%左右。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十分重要,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工作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请问推动吉林明年经济增长的核心着力点是什么?

  李壮:

  请省发改委安桂武主任回答这个问题。

  安桂武:俊海书记在上午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基础性作用。”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普遍受影响。我国是世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居全国第17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最好位次,但与常年相比仍有差距,主要是消费受到抑制。因此,推动明年经济增长的核心着力点就是消费,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尽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一是抓政策促消费。针对消费提振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在文旅、餐饮、汽车、家电、信息以及养老、育幼等方面出台更多针对性政策。省政府将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0条具体举措,支持无接触配送、网红直播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发展住房租赁消费,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全面梳理并及时调整限制消费发展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巩固消费回升的好势头。二是抓平台带消费。充分发挥欧亚、中东、大润发、苏宁等龙头商贸企业示范作用,统筹省内门店组合式开展“购物节”“嘉年华”“家电节”“家博会”等多种形式主题营销,培育消费热点。动员引导各行业商(协)会,组织餐饮、百货、电商、旅游等商贸企业联合开展促销,打造区域性促销品牌。加大商贸领域供给侧改革力度,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品质提升。深化供应链创新和应用试点,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三是抓农村扩消费。针对农村消费的堵点问题,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汽车、家电等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着力挖掘农村网购和旅游消费潜力,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组织电商企业举办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乡村的活动,提振农村消费。四是抓外来增消费。整合冰雪、避暑、生态、民俗、红色等各种资源,加强“双线”建设,打造冰雪旅游天堂、避暑休闲乐园、观光康养胜地,聚集人气,激活消费。特别是要扩大“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举办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吸引省外、国外游客到吉林体验冰雪。五是抓环境护消费。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消费预警提示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防止出现“天价”商品等负面舆论,打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信用环境。

  吉林日报记者提问:改革开放是吉林振兴的关键词,无论是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改革开放十分关注。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之下,未来吉林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着力点?

  李壮:

  请省委政研室郭凤城主任回答这个问题。

  郭凤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吉林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吉林,每次都强调改革开放。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全省上下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用力,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累计推出650项重大改革举措,“放管服”、扩权强县等改革实现突破,长吉图开放开发深入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开放平台获批。“十三五”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都与改革开放紧密关联。

  我们总讲,东北振兴核心症结在体制机制。现在“十四五”开局在即,立足新发展阶段,吉林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说到底还是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当然,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原则要求,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建设全过程,也是具体任务,需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都有如何把改革开放持续推向深入的问题。

  俊海书记在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吉林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拓展空间。会议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养老保险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都作了具体部署,特别是围绕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对要素市场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开放平台以及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动“五个合作”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安排。这些刚才发言人都作了介绍。

  从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的角度,我们将组织各地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构筑新发展优势,进一步谋深谋实明年以及“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工作,特别是要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上更多着力,争取推出更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更好地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重要的在于全社会形成最广泛共识,共识本身就是力量。真诚期待各位记着朋友,把手中的笔和镜头更多投向吉林改革开放,把稳正确舆论导向,开展建设性监督,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营造开放气象、汇聚振兴力量。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中央经济会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请问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吉林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李壮:请农业农村厅张凤春厅长回答这个问题。

  张凤春:感谢人民日报记者朋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今年视察吉林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各项责任,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夏伏旱、3次台风袭击的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省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居全国第五位,去年也是第五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我们吉林的贡献。

  按照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夺取粮食的丰收。

  一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现在国家要求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我们明年还是要以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基数,向各县市区下达粮食播种面积的指导性计划,也进行约束,而且要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我们省粮食播种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二是深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这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还要不折不扣落实地力补贴,粮食生产补贴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突出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强化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提升产粮大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这也是我们确保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要深入总结推广梨树模式,扩大作业的规模,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单产,同时要选择几个县,进行整县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

  四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也是粮食生产保障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明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面积要明显增加,增强旱涝保收的能力。

  五是强化科技的推广应用,这也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支撑。我们要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高效优质技术、生物防治、飞防作业、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我们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的水平,还要保持在90%以上。

  六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针对我们省的实际情况,要突出抗御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同时要做好重大病虫害等防控工作。特别是草地贪夜蛾今年已经入侵辽宁,明年对我们威胁就很大,所以我们要加强组合消杀带的建设,尽量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在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景俊海书记和韩俊省长的报告均将科技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不可以理解为省委省政府将把依靠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重要手段?那么下一步吉林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解决“卡脖子”技术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李壮:

  请科技厅于化东厅长回答这个问题。

  于化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十一届八次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创新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全省科技工作将瞄准国家战略和全省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十二大科技工程”,实现我省科技创新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针对您刚才提出的问题,我想重点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等政策措施,探索以诚信为前提的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构建面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选题机制,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立法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的进程,让政策红利转化为科研人员内生动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中、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像打造营商环境一样打造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紧密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凝炼设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优势力量开展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要抓好首批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力争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人参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另外,还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黑土地保护等方面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当然,“卡脖子”难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为此,下一步,我们要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强化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种质资源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部署,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夯实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源头供给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更多创新主体。一方面,启动实施吉林省企业R&D投入引导计划项目,对R&D投入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攻关,让企业不但成为“发榜者”,也要成为是“揭榜者”,催生更多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同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评价认定,狠抓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落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省科技投资公司作用,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四是进一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努力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创新评价制度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抓紧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扶持政策,努力营造宽松、信任、包容、和谐的人才发展氛围。依托省科技发展计划和长白山人才工程,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人才、优秀海归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强化对各层级人才项目支持力度。做好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衔接,争取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深入实施“高层次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持续扩大外籍人才规模。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最佳的结合点在于扩大有效投资,我想问一下对明年的投资和项目建设有什么安排和考虑?

  李壮:

  请省发改委安桂武主任回答这个问题。

  安桂武:韩俊代省长在上午的讲话中指出:“投资是振兴发展的核心支撑。”今年以来,围绕稳增长目标,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1-11月份,全省投资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位,预计能够完成7%的增长目标,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264个,比去年增长24%,投资的快速增长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较快企稳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紧紧扭住投资拉动“牛鼻子”,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吉林资源与域外资本广泛对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将围绕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两新一重,以项目化推进有效投资落地,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扬长、补短、强弱、提质,全面谋划,形成项目库,根据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不断充实、更新、完善,形成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夯实项目支撑。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实施。更好发挥省市县三级95个项目中心作用,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盯项目进展、解项目难题,确保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开展“三早”项目集中开工行动,推动各地抢先抓早上项目、推进度,为明年一季度投资开好局奠定基础。三是着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对接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七大投向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十大支持领域,优选项目、完善前期,积极申报,争取我省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获得更大支持。同时,加强政银企对接,梳理推介补短板重大项目,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四是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好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常态化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市场准入、投资审批、融资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营造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

  李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