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
2021-07-29 09:47:08 来源: 新闻发布处

  中共吉林省委于2021年7月28日18时召开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石玉钢通报全会情况,省委政研室主任郭凤城解读两个《决定》,省发改委主任李国强,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孙铁,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孙永堂,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省林草局局长孙光芝,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一并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在线、香港商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近30家媒体近60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李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参加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省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半个小时前刚刚闭幕,第一时间,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会情况、介绍会议成果,解读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重要《决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石玉钢先生,他将亲自向大家通报全会情况;省委政研室主任郭凤城先生将向大家解读两个《决定》。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发改委主任李国强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孙铁先生,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孙永堂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先生,省林草局局长孙光芝女士,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先生,他们将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首先请石玉钢先生介绍情况。

  石玉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同时也真心感谢大家的关注等候。现在,我把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的情况作个通报。

  全会分两个阶段。第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景俊海同志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讨论稿)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讨论稿)作说明。第二次全会上,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景俊海同志作工作部署和要求。会议出、列席人员共496人。

  这次全会,最令人振奋的是指出,吉林振兴发展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全省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围绕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纵深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这10个方面,对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工作进行了概括总结。

  全会认为,面对疫情防控和稳定增长的双重压力挑战,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吉林振兴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两个《决定》”。

  一个是《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决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对围绕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聚焦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稳固的生态系统安全体系、更加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安排部署。这是立足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适应振兴发展新要求,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吉林样板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另一个是《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决定》把“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条件具备、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重大战略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转型升级需要。有利于从战略层面,紧扣国家需要布局吉林发展,锚定核心任务、聚焦攻坚重点、实现新的突破;有利于从发展层面,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丰富新时代吉林发展内涵;有利于从布局层面,重构战略布局、重塑发展优势,筑牢振兴基础,对于加强区域互动互补、协同多赢,以区域发展助推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全会,最为务实的行动是,景俊海同志从6个方面对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作出系统工作部署。

  一是顺应形势、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重大意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要求,是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政治责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局的战略意义。

  二是咬定目标、转变方式,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抓住绿色低碳技术这个支撑,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复核、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三是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坚定不移推进污染防治。突出协同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力争年底前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突破90%。突出三水共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对新增的国考断面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的精准治理,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突出固本培元,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源污染控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实施林草湿连通工程。

  四是重视保护、强化修复,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注重源头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构建“三区四屏三廊一网”生态空间布局。注重区域联动,树立大生态理念,在空间利用、保护、开发上绘制“一张图”,解决好各地规划衔接协调问题。注重城乡统筹,在城市推进森林城市、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在农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利用5到10年,推进全省村庄面貌实现根本性变化。注重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十年绿美吉林生态保护修复计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健全完善防护林体系。

  五是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坚定不移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建立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完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完善过程管控体系,强化全天候、无盲区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建立环境保护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以及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控制机制,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六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要求,一把手带头抓好落实。强化推动落实,坚持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五化”工作法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强化考核评价,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实行终身追责制。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新思路、新成效,为生态强省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以上是我对本次全会总体情况的通报,谢谢大家。

  李壮:

  感谢石玉钢部长。请郭凤城主任解读两个《决定》。 

  郭凤城:

  刚才,玉钢部长全面介绍了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情况。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一周年之际,省委以全会形式作出两个《决定》,意义十分重大。这里我就有关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关于《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每次都对吉林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

  大家知道生态是吉林省最大的优势,是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最靓丽的名片,我们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

  省委作出《决定》的初衷,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切嘱托,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更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城乡人居环境更美、绿色发展创新活力更足、区域生态安全系统更稳的生态强省,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吉林样板。

  为了起草好《决定》,省委专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分别带队开展调研。7月1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建设生态强省的意见建议。《决定》初稿形成后,我们又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可以说,《决定》本身就是全省上下的智慧结晶。

  从内容看,以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稳固的生态系统安全体系、更加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对7个方面、20项具体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涵盖了生态强省建设的方方面面。

  特殊说明一点,建设生态强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决定》提出,全面建设生态强省,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从具体工作上,强调要在保护生态资源、筑牢生态屏障、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发展,强调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强调要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强调要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强调要突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要激活绿色潜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这也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丰富内涵的突出体现。

  二、关于《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取得了显著效果,规划体系和配套政策落地见效,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区域分工协作,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初步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作为一项开创性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培育了强劲动能,焕发了发展活力,得到了全省各方面广泛认同。

  在当前形势和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当前工作基础、发展需求、支撑力量看,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条件成熟、正当其时。

  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就是突出发挥长春辐射主导作用“一主”、构筑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和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双廊”、构建大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和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双带”、做精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双线”、畅通长白通辽(辽—丹东、营口、大连)大通道和向东开放的长珲欧大通道“人字形”的“双通道”、打造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双基地”、推动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双协同”。

  从“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到“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从形式到内涵都有了重大丰富和提升。

  比如,《决定》将“沿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整合为“大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同时提出构建“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这个新“双带”布局大大超出了原有概念和范围,核心就是要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担当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这个职责使命。

  比如,《决定》将“双基地”中“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调整为“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实施范围由白城扩大到包括松原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涵盖生产、消纳、转化、输配等各环节,由过去强调高载能调整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对于我省更好地融入国家能源安全布局、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意义重大。

  比如,《决定》将“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调整为“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变更公主岭代管关系、调整行政区划,标志着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考虑到四平与长春地理空间毗邻、经济联系密切、产业分工互补,有条件巩固拓展协同化、一体化的发展。《决定》提出我省新的“双协同”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形成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决定》对于“双廊”“双线”“双通道”也都进行了调整,一是将“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调整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把实施范围由敦化拓展为延边全境。二是将“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调整为“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进一步突出了休闲冰雪游的概念,做足冰天雪地的文章。三是将长白通辽和长吉珲“双通道”调整为长白通辽大通道和长满欧大通道“人字形”“双通道”,这也是立足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打造我国沿边开放高地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李壮:

  感谢郭凤城主任。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这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吉林省将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建设。请问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这一目标,目前吉林省还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

  孙铁:我省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带领全省上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有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对照建设生态强省的目标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目前,我省产业结构偏重偏化工、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偏粗放、农业种植结构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碳排放强度仍然处于高位。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节约适度、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广泛形成。二是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还比较突出。目前,我省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管网还没完全实现雨污分流,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还没实现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设施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特别是黑臭水体治理才刚刚起步。三是部分重点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秸秆综合利用率仍相对较低,露天焚烧秸秆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乡结合部燃煤散烧污染问题仍为突出。畜禽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粪污“收储运处”体系还不完备。河流两侧河岸生态隔离带和缓冲带建设相对滞后。河道特别是二三级支流、支沟支渠常态化保洁还不够到位。本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坚持问题导向,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作出了系统安排部署。相信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将在全面建设生态强省的进程中逐一破解。

  吉林日报: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中提到要建设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更好的生态强省,请问发改委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方面我们将开展哪些工作呢?

  李国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打造生态强省的重要路径,也是我省实现“双碳”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生态文明达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省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第二产业是碳排放的主要产业,要加大源头治理,尤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行业,比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化工行业,这些行业一定要推进绿色生产,从根上解决少排碳的问题。第一产业的角度,农业部门要重点抓黑土地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提倡绿色消费的转型

  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流通体系有大量工作可做,车是流通载体,现在大量推进新能源汽车,长春市的出租车正在推进一汽红旗的换电模式,全省今年计划推1.5万台,以出租车为载体,包括网约车用电动车替代原始的燃油汽车。比如废旧物资回收也是我们的短板,要大力回收垃圾,包括报纸、废纸、废旧塑料、废旧轮胎,不但回收,还要使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对外合作方面,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打造绿色贸易体系。

  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扎实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我省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行动。

  四是健全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今天省委书记景俊海在《报告》中提到我省能源结构不合理,重煤,煤的占比很高,煤的碳排放量很大,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双控”战略,同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我省有很大优势,尤其西部风能、太阳能很丰富,但现在开发量不到10%,我省提出“陆上风光三峡”建设项目,使我们的绿色能源大量生产开发和利用。

  五是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餐厨废弃处理这些基础工作,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白城在探索用氢能实现汽车能源这些基础设施,加气站、加氢站也持续建设。

  总之,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绿色、低碳、循环成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新闻社:省委全会提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请问什么是“陆上风光三峡”、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有哪些意义?

  王相民: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非常重大。 “陆上风光三峡”这个概念是省委书记景俊海率先提出来的,这个“陆上风光三峡”是相对于水上三峡工程来说的。大家都知道,水上三峡工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单体目前最大。我省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西部风光资源加在一起可装机容量达到1.15亿千瓦,而目前我们仅仅开发8%左右,920万千瓦左右,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吉林自己的三峡工程。

  具体目标是到“十四五”,到2025年,要达到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无论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要超过水上三峡。到2030年时,装机规模目标是三个三峡,达到6000多万千瓦,这样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好实现。我省新能源装机是920万千瓦,其中风电582万千瓦,光伏338万千瓦,但是目前在建的已经将近600万千瓦。今年再建风电装机是以前十几年、二十年的总和,意味着我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下一步,将通过“内引外通”做大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内引是对内招商引资。通过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增加省内用电量,从而增强新能源省内的消纳能力。外通是打通特高压对外通道。把清洁电力送到华北、华东,使我们的电力为他们服务,这样新能源比例会更加大。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投资开发力度,确保每年新能源开发指标不低于400万,这也是完成总书记指出的,到2030年全国风电和光伏装机不低于12亿千瓦目标,到2030年按6000万目标来安排、规划,这也是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

  吉林广播电视台:据了解,为了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谋划启动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请问,实施林草湿连通工程有什么重大意义?林草湿生态连通具体含义是什么,都开展哪些工作?

  孙光芝: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我省林草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修复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福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此,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

  二是推动生态强省建设的创新举措。林草湿生态连通是省委、省政府继河湖连通工程、大水网建设之后,提出的又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将全面连通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空间”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形成林网成格、草地连片、湿地镶嵌、交错互连的高颜值生态连通格局。

  三是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林草湿生态连通旨在通过生态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连通,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决生态系统破碎化、生态孤岛化的问题,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整体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对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丰富生态产品,促进生态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林草湿生态连通的含义所在。

  初步谋划、具体开展7大工程:

  一是实施“绿满山川”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强化天然林保护修复,通过采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后备资源培育和林地清收等措施,逐步恢复长白山地带性森林植被顶级群落。

  二是实施“林廊环绕”防护林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生态防护廊道建设,重点以中西部为主,逐步解决残次林带、退化防护林改造更新和光杆路、光板河等问题,建成连通全省的绿色生态林网。

  三是实施“水草相依”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对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重要湿地草原进行修复和整治,整体提升草原湿地功能。

  四是实施“城乡一体”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开展村、水、路、宅“四旁”绿化、环村林建设以及庭院绿化等“见缝插绿”工程,建设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乡村。

  五是实施“精准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工程。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六是实施“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林草湿资源和良好生态,着力打造“吉林·中国国民森林休养地”,打响吉林“22℃‘森’呼吸、N42°‘森’康养”国际旅游康养和长白山国家森林步道品牌。

  七是实施“智慧林草”信息化建设工程。打造现代林草治理新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委全会《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提出:构建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张凤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吉林时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这是总书记对吉林的殷切嘱托。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率先谋划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包含我们中西部30个产粮大县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夯实综合产能,促进粮食高产高质高效,确保“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稳步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省委全会《决定》对粮食安全带建设作出重点部署,这是省里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我们要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面积是保产量的前提,我们要采取约束性措施和实行激励性的机制,使我们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为我们粮食产量稳步迈上800亿斤新台阶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特别是落实好奖励产粮大县和生产者补贴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推进种业的创新发展。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和根本问题,我们要实施种子资源保护,自主创新、主体培育、育制种基地和种业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特别加快推进我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和种子小镇建设,依托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集成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提升粮食安全种业保障支撑能力。

  四是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旱涝保收田,规划到2025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树立长期抗灾夺丰收思想,提早制定防控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吉林网:这次省委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请问水利部门在做好水文章、助力生态强省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孙永堂:水是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和制约性要素,立足水利部门职责,作为河长制的牵头部门,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全力抓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吉林万里绿水长廊是建设生态强省的重大项目,是全省河湖长制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抓手。目前,《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已经以省总河长令印发实施,我们正着力推动绿水长廊建设落地落实。一是推进实施方案编制。在印发《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基础上,我们正指导各地结合各自实际,编制本地区绿水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确保绿水长廊建设既按照统一理念实施,又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二是推进试点项目建设。万里绿水长廊规划项目多、建设周期长,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因此还需试点先行,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再推广实施。现在看,各地积极性非常高,全省共申报68个试点项目。我们正对试点项目进行筛选,有的项目还要开展实地踏查,目的是提高试点项目质量,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考核激励。省河长办已经将万里绿水长廊建设纳入河湖长制考核体系,正在修订完善考核细则。对纳入省级试点名单的项目,我们将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并在符合水利投资方向情况下优先给予水利资金支持,目的就是要加快推进万里绿水长廊建设。第二,全力抓好河湖水系连通向农村河湖延伸。我们坚持把实现水体相互连通、循环流动作为生态扩容的重要举措,从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主体工程今年将全部完成,共连通湖泡203个,累计蓄水近28.9亿立方米,实施效果较好。下一步,主要将河湖连通向农村河湖水系延伸,打通农村河湖“毛细血管”。已先后在敦化市和长春净月高新区进行试点。目前。敦化市项目计划年底前完工,连通4处水系,治理河道18条,治理河道总长度100.14公里。第三,全力抓好水土保持。搞好水土保持、遏制水土流失是加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4.88亿元,专项治理黑土区侵蚀沟1494条,治理和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39.98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加大力度,计划治理2000条侵蚀沟的基础上,谋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另外,我们还将持续加强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努力为全面构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中国日报:我注意到,此次全会将“一主六双”发展战略中的长吉一体化、长公同城化“双协同”发展调整为长吉一体化、长平一体化新的“双协同”发展。面对这一新调整,我们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国强:“双协同”是“一主六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构建“一主六双”战略布局,当时“双协同”的概念是长吉一体化、长公同城化双协同发展。2020年6月5日,公主岭市划长春市代管,某种程度上已经解决了同城化的问题,“双协同”内涵作调整势在必行。这次全会作出了协调,“双协同”调整为长吉一体化和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双协同”涉及三个城市,三个城市在吉林省的重要性,通过以下数字大家可以有清晰感受。2020 年,长吉两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 27.7%,人口占全省的 52.7%,GDP 占全省 65.7%,加上四平市,三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 33%,人口占全省的60.25%,GDP 占全省 69.9%。长春、吉林和四平,以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容纳了全省 60%的人口,实现了全省近 70%的 GDP,可见“双协同”这三个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推进长吉一体化方面,重点在前期发展基础上,唱好“双城记”,提出构建长吉“新双极”格局。继续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功能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要求,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五个“一体化”建设。共同做好长吉结合片区建设,这个长吉结合片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城乡融合试验区,共同促进两地汽车、化工、冰雪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对接,共同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无障碍互通,共创共建共享自贸区等对外开放平台,我省正在申报自贸区,分三片,其中长吉图一片、吉林一片、延边一片,长春和吉林要共享这些政策。共同推动长吉城际公交、龙嘉机场三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产业发展、资源共享、设施互通、平台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长平一体化方面,重点是根据省委提出“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的部署,按照“一体六同”的要求,以产业、空间、经济一体化规划为主体,以交通同网、园区同建、产业同兴、开放同畅、服务同城、生态同治为抓手,构建转型带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在重点任务上,一是深化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四平市依托汽车专用车,汽车专用车改装,车的来源主体是一汽,两家在这个产业上可以大力对接。二是合力发展现代农业,长春、四平、吉林都是农业大势,推动现代农业广泛开展合作。三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进长春、四平两市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成网。四是共同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支持两市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光明日报: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中提出了“到2025年,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优于国家要求;到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孙铁:生态环境质量更优是生态强省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决定》专门用一个篇章,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系统安排部署。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综合监管的职能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早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变。在大气环境方面。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深入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个协同”,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全域禁烧,统筹推进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城市扬尘等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在水环境方面。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紧盯东辽河、饮马河、查干湖“两河一湖”以及劣五类水体,采取“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的措施,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四水共治”,强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排污口整治、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及畜禽污染治理、河滨带生态修复、河道常态化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在土壤环境方面。紧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两个底线,健全完善土壤污染分类分级管理体系,统筹抓好农用地严格管控和安全利用、抓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特别是要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监管,不断巩固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系统观念,紧盯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突出抓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不断厚植吉林生态优势,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香港商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我们省有哪些落实举措?

  王相民:我省作出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正当其时。生态强省不仅强在有绿水青山的外表,而且强在有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的内在,所以生态强省必然是清洁能源大省,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即“一个基地、一条通道、一条产业链,两个园区,五大工程”。具体来说: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利用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全力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省内消纳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转化(制氢)基地,形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积极推进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吉林省清洁电力送往华北、华东(京津冀鲁豫江浙沪)等电力负荷中心,深度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动力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延伸发展其他配套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两个园区——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园区内企业用能绿色、管理智能、电价优惠的目标,破解我省用电总量小、电价高等难题,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园区,扩大我省用电总量,促进新能源消纳。五大工程——一是有序推动生物质能源利用工程。开展生物质发电、供暖、制气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形成千万千瓦级装机规模,提升东北地区应急调峰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两基地,一走廊”,即长春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基地,白城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白城”氢能走廊。四是开展电能替代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等措施,扩大用电总量,提高电气化水平。五是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行政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稳定村集体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国际在线: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请问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

  张凤春:这次省委全面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中,把加强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我们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要把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我们省是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80%粮食产于这块黑土地,也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这块黑土地保护好。按照《决定》要求,我们要升级战略举措,坚持综合施策,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黑土地保护治理之路。一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我们要落实好,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形成更大合力。二是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这是我们省和中科院共同实施的重大行动,已经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3个万亩示范基地已经扎实启动,已经启动实施了6项29个课题,要围绕黑土地保护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大力推广“梨树模式”,扩大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今年已经2875万亩,随着规划到2025年,要达到4000万亩,占适宜区域耕地面积70%左右,所以我们还有1000多亩的任务,还要做很多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要深入总结“梨树模式”,进一步挖掘提炼"梨树模式"内涵,使广大科技人员能够理解、把握在实际中更好地操作。要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云平台,在免耕播种机安装监控设备,明年要实现全覆盖,使保护性耕作作业地块、轨迹坐标通过这些设备进行固化,确保落实到地块。四是加大试点示范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分区域示范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深翻还田等10大模式,全省东中西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模式。今年,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建设项目230万亩,达到过去五年试点总面积的80%以上。五是凝聚全社会力量。我省将每年7月23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22日视察吉林第一站看的黑土地,并且提出要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努力营造全社会珍爱黑土、保护黑土的良好氛围,也增强保护黑土地的强大社会力量。

  李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