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1-06-10 15:21:59 来源: 新闻发布处

  中共吉林省委于2021年6月10日9时30分召开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吉林智造 从‘新’出发”专场,省工信厅厅长孙简,一汽集团战略管理及商业规划部总经理柳长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映晟,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分别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经济日报、中新社、香港商报、凤凰卫视、国际在线、北方法制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20家媒体25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李壮: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吉林省委召开的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场,“吉林智造 从‘新’出发”专场,我们邀请到了省工信厅厅长孙简先生,一汽集团战略管理及商业规划部总经理柳长庆先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映晟先生,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先生,他们将分别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首先请孙简厅长介绍情况。

  孙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推动制造业发展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场新闻发布会“吉林智造 从‘新’出发”这一主题。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一、主要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卫星及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多点支撑、多措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初步构建。2020年,我省规上工业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产值1.24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9%,增速位居全国第2位,工业税收已占到我省税收比例达到55%。    

  (一)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仅“十三五”期间,我省就有一汽Q工厂等1449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汽车产业总量不断扩大,整车产销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吉林省属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民族品牌复兴迈出坚实步伐,红旗品牌年产销从不到5000辆,去年超过20万辆,年均增长242%,解放品牌连续4年保持国内中重卡市场第一的龙头地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我省首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在延边国泰成功下线,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北方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食品工业产业已经形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精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等4大类、22个中类、43个小类的产业体系。玉米深加工产业规模居全国第3位,国内单体玉米深加工最大的企业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在白城落户,矿泉水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2位,长春皓月集团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屠宰生产企业。石化产业已经形成门类多达千余种产品的生产体系,建成了以丙烯为原料的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拥有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ABS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装备产业实现了以新动能产业为引领。“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的亮丽中国名片,“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被确立为中国高铁标准,全球首列时速350公里的京张奥运智能高速动车组引领世界的高铁发展的方向,时速达到400公里的跨国联运高铁正式下线。

   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吉林一号”星座现有25颗在轨运行,今年还要再发射超过50颗,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长光卫星前段时间刚刚公布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医药产业的企业数量居全国第6位,现已建成以“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延边敦化医药集聚区”为重点的“两区一基地”三大发展中心和吉林、辽源两大化学药生产基地。    

  (二)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末,我省已成功培育9户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95户高新技术企业、1049户科技“小巨人”企业,华微电子、奥来德光电、一汽解放、中车长客等已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在企业内部,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4个(国家级18个)、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医疗器械、生物基材料)。同时,加快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专业化平台建设,已培育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27个。

  (三)智能制造能力日益增强。我省紧盯支柱优势产业,通过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建设智能制造项目、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措施,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体系。汽车产业正在加快构建汽车轻量化、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石化产业已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在线检测和控制;食品、医药产业以设计、制造、服务全流程智能化质量控制为核心,已实现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吉林一号”卫星实现在轨识别预警,危化品智能罐装系统、家禽屠宰及深加工装备等在细分行业技术领先,智能播种机正在推广应用。    

  二、未来发展谋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做大做强制造业作为振兴突破的着力点、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自主可控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将突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发展方向,着重完善设计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汽车物流、市场服务创新等汽车全产业链体系,推动汽车产业实现产能、排产、配套、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食品产业,将围绕把品种做精、把品质做优、把链条做长,以“突出特色、精深加工、集约集聚、质量安全”为重点,做强粮食深加工、做大畜禽乳蛋深加工、做响特色食品等三大主导(支柱)产业,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石化产业,将推动向减油增化和精细化工转型,推动产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重点加快布局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围绕烯烃产业链向下游新材料领域延伸。装备制造产业,将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精密仪器与装备等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加快研制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标准地铁列车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新产品,建设智能化轨道客车检修运维基地,提升整车制造、关键部件和检修运维能力。医药产业,将以集团化、数字化、高效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逐步形成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规模更大、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发展格局。电子信息产业,将围绕“芯、光、星、车、网”五个方面推动集成电路高端发展、光电子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第三代半导体、OLED基板及薄膜封装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培育百户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推动千户以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改造,引导万户以上企业实现与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我们叫“百千万工程”,从而带动全省智能制造加快发展。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壮:

  感谢孙简厅长,请柳长庆总经理介绍情况。

  柳长庆: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特别容幸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国一汽发展。围绕“吉林智造 从‘新’出发”这一主题,我重点围绕中国一汽在“民族品牌振兴”、“改革创新”等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过去几年的发展成果和未来的一些发展思考。    

  一、中国一汽在振兴民族品牌,全面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大家对汽车工业我相信都有一定的了解,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遇到了很严峻的挑战,连续几年市场下滑。中国一汽一直在攻坚克难、锐意改革、全力创新,在树立民族汽车品牌、全面创新驱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特别是助力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十三五”尤其是近三年,中国一汽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销量、收入、利润连续三年逆势增长,“十三五”整个中国一汽销量从310.6万辆增长到370.6万辆,增加了60万辆,年均增长4.5%,市占率增加3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了14.6%,行业排名上升到第二位;营收从4303.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960亿元,年均增长12.8%,利润总额从410.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67亿元,年均增长3.3%,位居行业第一。   

  我们的销售收入增长超过销量的增长,代表中国一汽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民族品牌振兴方面。红旗从过去长期徘徊在4000辆左右,三年增长了42倍,2020年实现20万辆,今年中国一汽在红旗品牌方面定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40万辆,1-5月销售近12万辆,同比增长116.2%,按照这个增速,我们今年很有信心和机会能够实现40万辆的目标。解放过去三年持续领航,销量从29.1万辆提升到47.4万辆,增长62.9%,今年1-5月解放品牌销售29.9万辆,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1-5月同比增长30.2%。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能力建设。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攻克综合控制、电驱系统、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生产端加快建设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解放新能源基地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产品端投放了红旗E-HS9、奔腾NAT、解放J6F纯电动等一系列新能源产品,新能源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不仅仅像传统汽车一样只是销车,同时探索并落地“旗E春城”充换电站,包括“充换电站”“电池银行”等新能源领域新商业模式。在智能网联领域,着力掌控高级别全工况智能驾驶、智能情感语音语义交互、车-路-云协算协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加紧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试验基地、包括和长春市紧密合作的“旗智春城”示范区等重点项目;红旗E-HS9实现L3级自动驾驶,解放品牌发布J7全球首款商用车L3级量产车型。二是产品创新不断加快,不断推出明星爆款产品,以2020年为例,红旗H9,解放JH6,一汽-大众的第八代高尔夫、新一代奥迪Q3,一汽丰田的全新荣放等均成为行业各细分市场的“领头羊”。三是研发体系能力持续增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一汽集团从2020年开始研发投入占比已达3%。过去的三年当中,构建了以长春为总部的“四国八地”全球化研发布局。四是创新成果产出持续提升。2017年-2020年中国一汽累计申请专利达到10127件,其中发明专利3882件;2020年专利申请3508件,同比提升19.8%,位居行业第一。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一是体制重构。过去几年一汽集团对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进行全面重塑。二是“四能”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薪酬能高能低的“四能”改革。“四能”改革对一汽焕发生机和活力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四能”达到“增强动力、传递压力、激发活力、提高能力的“四力”目标。实施高级经理新三年任期改革,先定目标再上岗、每一个岗位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要做就要对这个指标承担起责任。同时集团鼓励挑战高目标,通过改革撬动更好业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三是过去三年,处疆治困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亏损企业治理工作全部取得实质性成果,处疆治困工作按照和国资委的确定目标如期完成;企业混改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和释放了企业活力;“三供一业”、国企办教育医疗分离移交以及中国一汽的141户厂办大集体改革等任务圆满完成;一汽的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    

  二、在新发展阶段,中国一汽在自主品牌成长,改革创新方面的基本思考。    

  “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处于进退维谷的研讨和编制过程中,大家从媒体上可能能看到一些一汽高层领导在一些场合释放的信息,现在媒体朋友关注的量化指标——“1121”,“十四五”期间,或者到2025年整个中国一汽销售收入第一个“1”是过万亿,第二个“1”是一汽的红旗品牌2025年要超过100万辆,“2”是自主品牌超过200万辆,最后的“1”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在中国一汽召开了支持中国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大会,最后的“1”是一定要在“十四五”末期向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全速前进。“十四五”末期,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整个一汽总产销量要超过600万辆,我们至少400万辆以上,或者更多要在吉林实现产销。

  第一,实现自主品牌跃迁成长,形成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    

  去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汽提出“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努力成为世界汽车行业排头兵”等等一系列要求和嘱托,我们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实施我们的发展战略,包括“3341”行动计划。

  红旗品牌要完成“世界一流”主题发展格局的构建,2025年超过百万辆之后,我们要把红旗品牌打造成为自主高端品牌标杆。解放品牌要在载重车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并且要向世界一流全速进军。2025年销售规模力争超过百万辆,树立自主高端品牌标杆;解放品牌在载重汽车领域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并实现世界一流,2025年力争销量超过50万辆,向60万辆目标努力,继续保持商用车第一的位置;奔腾是一汽的第三个自主品牌,要走出一条主流乘用车新型发展道路,挑战目标2025年销量超过60万辆,进入中国自主乘用车主流阵营。    

  第二,奋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    

  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一是技术创新。中国一汽制定了“创新·2030阩旗(R.Flag)技术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更多聚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驾乘体验化和安全健康化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取2025年实现全维突破,使整车与系统性能达到世界先进。二是产品创新。持续迭代产品规划,创新产品策划思想(思路)和方法,统筹抓好质量、成本、速度三大关键因素,董事长要求做到策划即一流、投放即热销。三是创新体系。紧扣“四化”,即“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生态化”的时代发展大势,持续优化全球化研发布局,着力打造“掌控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技术体系,聚合各领域生态资源,构建“共创、共投、共享”的创新生态圈。    

  第三,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扭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个中心任务,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要求,确保重点改革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二是稳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机遇,以改机制为核心,坚持一企一策,审慎论证,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持续深化企业“四能”改革。过去三年,“四能”改革的发展对一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下一步会进一步完善干部选配机制,构建精专智人才队伍,打造持续创新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种子工程的持续推广,营造比学赶超的改革氛围。   

  面向未来,我们将乘总书记视察一汽之东风,坚决按照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的指示,全面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践行央企责任,树立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产业,聚焦改革创新,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赋能。    

  谢谢大家!

  李壮:

  感谢柳长庆总经理,请王映晟副主任介绍情况。

  王映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活动,并作为吉林省“智能制造”行业代表进行发言。首先,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吉林省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技术创新情况。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和出口基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公司创新产品点赞。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公司视察时指出,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他鼓励我们再接再厉,继续领先领跑,再创佳绩。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乘坐我公司研制的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我们公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自主创新、正向设计”的技术发展路线,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满足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面向全技术链的技术开发能力、面向全产业(产品)链的产品开发能力、面向全寿命周期创新保障能力,把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实施全球化技术布局,构建了以长春本部为主,北京、上海、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研发分中心为辅的一体化全球技术协同体系,取得了全球市场准入资质,融入全球轨道交通建设,开启了集团化管控跨国经营发展之路。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在技术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创新驱动取得了系列成果:    

  一是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是突破动车组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体现。    

  二是研制了京张智能动车组,服务于2022年京张冬奥会,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型,将引领世界高铁的发展方向。    

  三是研制了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线路)间运行,使我们“走出去”更有底气。    

  四是研制了美国波士顿地铁,针对美国波士顿百年地铁线路工况和超出常规的美国标准要求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输出了“中国智慧”,该项目被中宣部、国资委评选为“国企海外形象建设优秀案例”。   

  五是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悬浮车研究”课题,完成一列时速5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研制,目前已在上海浦东示范线上投入运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经过长期不懈的自主创新,长客对科技创新有几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创新思维,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二是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和行业发展中,坚持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三是必须主动积极承担技术创新主体责任,坚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统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新起点,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立潮头,持续健全科技自立自强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掌握创新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让高铁这张“亮丽名片”熠熠生辉,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李壮:

  感谢王映晟副主任,请贾宏光书记介绍情况。

  贾宏光: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司成立之前,长春光机所自己投资自己组建队伍,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技术储备。2014年底,我们觉得技术成熟了,人员队伍比较成熟,在省政府支持下进行公司化运营,把当时的一个半研究室整体转制公司化。当时只有50多人,经六年多的发展,现在员工人数超过500人。近几年,经过不断创新投入、不断地提升、技术进步,我们把卫星的制造成本大幅压低了,以高分辨率米级卫星为例,原来一颗卫星需要大几千万元,接近1亿元,现在不到1000万元就可以造出来。

  第二,我们把卫星重量降下来了,以前几百公斤,现在变成几十公斤,这些进步使卫星的批量化制造成为可能。在这些技术进步的支撑下,我们不断提升卫星数量,不断发射新的卫星,经过10次成功发射之后,现在天上已经有“吉林一号”卫星25颗,今年是发射大年,希望能达到50颗以上的发射量,火箭以及发射场我们已经协调差不多了。

  通过星座的建设,航天产品数据获得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提升。以前,国家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整体数量不足,那么怎么办?我们买了很多国外的产品,买了很多国外的数据,五年前,一平方公里的数据还需要300-500元,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数字降到了30元、50元,甚至更低。这些星座建设的提升,使得我们整个产业链建设加快了,现在不仅仅有长光卫星在造卫星,为了造卫星需要很庞大的队伍来支撑各种各样的软硬件,有超过300家上游企业给我们供货,其中超过70家在吉林省。随着我们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我们的下游企业数量在逐步升高,现在也已超过300家,并且数字在迅速提升之中。

  整体来讲,这几年航天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吉林省规划的航天制造,以及航天信息应用产业处于非常快的蓬勃发展之中,快到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感觉到跟不上了。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规划、策略,使得我们的发展能和技术同步,能够不阻碍发展。

  大约在半个月前,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在我们那里召开现场会,议题是“怎么样进一步加快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发展”,经过会上的仔细讨论,确定了几件事:

  一是鉴于目前星座建设的速度加快,今年年底会超过60颗,到后年年底天上遥感卫星数量会超过140颗,这是基本以前国家遥感数量的总和。这些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产业提升,包括后续的应用提升,所以要规划一个平台,航天信息产业建设,这个已经提到日程。

  二是与之配套的,建立了航天信息产业建设基金,主要是由省政府组织,省里出钱,市里和我们公司也要配套资金,来进行天使轮投资,鼓励广大航天信息产业爱好者以及现在的从事者进行新的技术突破、技术开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后面应用的迅速扩充和发展。

  从整个业态发展来看,原来我们想只是做卫星,现在逐步发现做卫星只是产业链的小部分,或者是最基础的部分。星座建设完成之后,140颗也好,或者更多的卫星也好,它产生大量的航天数据,后续的应用才是更大市场,或者大头。后续各个行业的数据开发也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调整,我们觉得对整个吉林省的产业化转型升级都有比较大助力作用。根据我们公司的测算,后续的产值可能比前面要大几十倍。也就是说,再经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总产值会达到大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我们希望广大社会各界朋友,包括我们的同行都积极参与进来,和我们一起把这个平台尽快建立起来,把整个产业尽快做大,尽快升级我们整个产业,增加社会总数产品的应用价值。

  谢谢!

  李壮: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拓者"和"领航员","一汽"一直是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请问,接下来,在品牌建设方面,一汽集团有哪些目标和具体措施。    

  柳长庆:正如您提到的,一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拓者"和"领航员",一汽诞生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年代,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1953年建厂,1956年投产,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

  始终践行"艰苦创业、奋斗奋进"、"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精神和作风,持续提升"中国一汽"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已连续17年位居行业最具价值品牌榜首,2020年品牌价值达到3386亿元,成功打造了"红旗"、"解放"两块金字招牌,2020年品牌价值分别达到804亿元和877.1亿元。"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锚定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战略目标,坚定打造品牌集团军组织和行为规则,构建以"中国一汽"为背书品牌、以"红旗""解放""奔腾"为核心产品品牌、以合资品牌为助力,集产品、技术、服务、生态、公益等领域优势品牌于一体的品牌集团军,形成品牌合力,强化主责主业,实施"第一汽车、第一品牌"品牌建设工程,加速品牌向上,努力将 "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将"解放"品牌打造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商用车品牌,将奔腾打造成为中国主流汽车市场的优秀品牌。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海外品牌新优势,切实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作用。为支撑品牌目标实现,未来几年我们将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品牌发展的硬核实力;持续推出卓越明星产品,助力品牌持续领先;打造高端现代、可靠可控、高度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保证品牌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筑牢品牌发展生命线;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等新兴业务和未来产业,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新型、绿色智能、融创新创造和消费使用于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生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程,让"绿色"成为品牌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全面加强党建,为品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吉林广播电视台第1报道记者:近年来,我省凭借制造业基础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在医药、生物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等产业涌现出不少的智能制造新亮点,我省是如何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这种蜕变?或者说,在实现吉林智造路上,吉林取得了哪些经验?    

  孙简: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今天契合我们的主题,如何从“制造”到智能制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国家层面也有这方面的专项,我们从“十四五”期间从四个方面推动工作。

  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试点先行、搭建平台、夯实基础等几个方面加以推进落实。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围绕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及航天信息等新动能产业智能制造的发展重点。同时,积极支持智能装备首台(套)产品推广及示范应用,建立首台(套)及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机制,按保险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生产企业补助资金,促进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与应用。

  二是强化试点示范,通过试点引领发展方向。围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应用,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滚动实施百户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带动全省智能制造发展。利用国家、省、地市州财政专项,分行业培育、支持一汽集团、长客股份、亚泰制药等企业建设63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进一步激发企业智能改造投入,示范带动全省各行业提升吉林智造整体水平。三是强化新兴技术赋能,搭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平台支撑作用。工业互联网方面,我们培育搭建了智能网联汽车、能源清洁利用等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项目。智能服务平台方面,积极培育启明信息、合心机械等重点企业成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一汽富晟、机械九院等9个单位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成员,有效提升了全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水平。四是强化智能制造强基能力,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一批标志性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实现突破,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长光宇航碳纤维复合材料卫星载荷结构框架、太阳能帆板支架、轻型飞机零部件已在航空航天装备上得到应用;吉林通鑫玄武岩纤维汽车零部件已在一汽轻量化车身上试装验证;长光辰芯已开发出世界上感光面积最大、分辨率最高的1.5亿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为航空测绘、高端监控、工业检测等智能装备领域提供核心支撑。    

  中国日报社记者: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公认的“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大幕,并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请问,长光卫星取得这些成果的“奥秘”何在?接下来,在商业航天发展方面,我们还有哪些具体规划?

  贾宏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机制体制问题。我本人原来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搞科研,从事业单位到公司进入市场。深切体会到,有一个很好的机制保证现有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能够把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极其重要。之前是职务发明,怎么把职务发明和自身切实利益结合好,保证转化过程中自己的利益,和保证产品对社会未来实现通道非常非常重要。

  原来长春光机所有政策,三年内保证来去自由,不行可以再回来,这只是局部性的,后来省政府又出台了相应政策,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转化将来归属个人的效益,现在已经超过70%,我觉得这个力度非常大、非常好,这样就能够使科研人员有非常高的积极性,把成果运用到社会中,变成现实生产力。对我们也是一样,就是这个机制保证,我们和国家队相比比较弱小,这几年我们奋斗下来还活着,什么原因?

  第一是机制体制好,使得我们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快速布局创新,快速升级产品,进而使得我们的创造出足够高的效益,能够支撑企业继续走下去。

  第二是创新。我们从开始成长时,有一批原始资本金,有股本,但很快花没了,之后银行贷款,贷款抵押时说卫星不能抵押,经过一段时间折腾,有一个小低谷,就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创新持续投入,一个企业每年大几千万的创新投入,每个月我们都会组成创新小组来进行技术攻关,有新的成果就会马上运用到卫星上,这样保证了我们产品更新迭代特别快,迅速把卫星的成本降下来,因此后续使布局星座成为可能,为后续的航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这样投资人才会看好我们的发展,去年开始我们获得了大量的融资,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去年一年是24.6亿,为我们企业几年内的发展资金提供了保障。

  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我的体会不是这样的,过不过山海关不是山门说了算,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地域对它的限制是很小的,你够不够强,吸引力够不够大,吸引力够大他就过山海关,24.6亿基本上都是山海关以外的,以南投入的,说明他真的看好你了,真是觉得你的企业有发展前景,你的创新力足够了。实事求是说,我们前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去年能融到这么多钱,就是他觉得你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你未来产业很好,包括对下游的带动作用,对产业链建设的促进作用,基础的支撑作用很强,所以他来投资。所以我觉得创新是核心的,特别是对高科技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根本持续不下去。

  第三是人才。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事,对于东北来讲“孔雀东南飞”对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一个很好的人才队伍,一个很好的用人机制,确确实实才能保证你的创新进行,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的。以上几点是我们企业成功的基本秘诀。

  下一步我们有几个方面规划。

  卫星批量化进一步显现。现在设计卫星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卫星很贵,一个卫星要几个亿,研制周期很长,3到5年,所以卫星数量很少。现在由于我们把卫星的制造成本大幅度拉下来,几千万,甚至几百万了,所以我们是批量化生产制造。我们今年要发射50颗,我们要向汽车学习,以前大家围着卫星转,现在我们也以流水线方式生产卫星,我们自己有航天信息科普教育基地,从上面直接可以看到下面的卫星装配,我们想通过大批量制造方式,首先把卫星星座建起来。卫星星座建起来,才能为后续的数量获取提供支撑。希望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尽快把航天信息产业园打造起来,我们希望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来推动遥感信息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只有大家都用到了,我们才能够发展起这个产业,才能实现“服务全球14亿人”。

  孙简:我补充一下,长光卫星是“独角兽”,吸引了很多资本,现在最新的说法叫“投资必过山海关,投资争过山海关”,我想以后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李壮:谢谢孙厅长的补充,下一个问题。

  中国吉林网记者:近年来,轨道客车从吉林驶向全国,走向世界,开出了中国速度,叫响了民族品牌。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长客正在着手哪些重点工作,进展如何?    

  王映晟: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党百年之际新的召唤。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科技领军企业,中车长客将努力践行这个使命担当,不断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产品、技术、机制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产品方面,基于技术和市场需求,我们要构建满足全寿命周期业务要求的行业领先产品线。形成了动车组、城际及市域车、地铁车、轻轨及有轨电车、单轨车、磁浮车和高档客车等七大产品线,目前已实现了轨道交通客运装备产品谱系的全覆盖。未来要实现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快速产品研发及功能扩展,以满足不同运用工况及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不断开发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智能舒适的新型产品。我们现在有京张高速智能动车组,下一步研制下一代高速动车组,实现动车组产品的全面领先、领跑;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车辆需求特点,继续打造高端出口产品;开发标准化地铁、智慧地铁,研制新型城际车、市域车等行业引领性产品;研制新一代高速磁浮车等产品,搭建磁浮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

  二是持续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加快基础、核心、前沿技术研究和攻关。中车长客在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控制和网络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特别是在网络方面,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应用网络自主研发能力的主机企业。前沿技术方面,在高温超导、节能环保、超级电容、永磁电机、新能源、轻量化材料应用等前沿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基础技术方面,我们按照自主研究为主,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推进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在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振动噪音、电磁兼容等基础技术研究能力方面获得不断快速提升。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绿色、节能、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线,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继续开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产品不断创新和技术引领提供保障。

  三是从体制机制方面努力创新,在现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深度优化全球技术资源布局,不断夯实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条件和机会,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技术储备的投入,为整个技术创新不断注入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车是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典范,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目标?   

  柳长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一汽作为共和国长子,作为中央企业,希望能够成为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汽车强国的领路者,同时我们也希望成为国家最新提出的“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现行者。“十四五”期间,大的目标就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以上,在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装车率L2级至少达到50%、L3级达到10%以上、L4级达到0.5%,实现商业化应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技术端要做大量研发和储备。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提出"旗羿·登峰"的技术策略,重点围绕五大方面,即“电池、电驱、电控、安全、清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从三条技术路线,即“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不断地实现产品的搭载和新产品的推出。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一汽制定“旗偲·Smile”的技术战略,打重点造智控、智驾、智享3大产品平台,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做了整体技术布局。制定了关键需要突破的12项核心技术,目标是希望在智能网联领域到“十四五”末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同时,围绕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发展,它会带来对汽车产业的颠覆性的变化,即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围绕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四高”策略,即“高尚品牌、高端产业、高新技术和高聚生态”,以它作为未来发展的机遇。中国一汽也探索了一个新的模式,徐留平董事长在上海车展期间作了发布,“EcoLin5”这样一个全新的“未来型智慧绿色城市汽车生态系统”,通俗地说是“五链融合”的汽车生态系统,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消费链、出行链、能源链、新基建链。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它会对一个城市带来生态上的巨大影响和变化,这五链的融合和落地,我们也在紧密地和长春市做沟通,我们希望“五链”这样一种全新的未来型汽车产业发展的生态能够率先在长春落地,打造一个样板工程,不断在国内的其他城市和地区进行推广。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初步思考,谢谢。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孙简:谢谢你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把很多的产业链、供应链都打乱了,总体来说,吉林省经受住了这次疫情的考验,我们总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安全的,但是在一些细节的点还是有一些短板和弱项。所以"十四五"期间,我省还是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扬优势,来发展我们的产业链,布局我们的供应链,包括创新链。

  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省政府出台了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式。突出“四个一”,即"一个省政府领导、一个省直牵头部门、一位厅级负责同志、一套工作专班"。现在很多省都在做,我们省的重点是围绕支柱的一些核心产业链,研究我们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然后强链、延链、固链、补链。在这里面,实际上我们对推进的工作也有一系列的系统的考虑,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工具书,比如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重点产业链强链指南》1.0版本,近期推出2.0。围绕八个大的产业链,把我们的优势在哪、弱势在哪,哪里强,哪里弱,包括配套,包括哪块是断点,哪块需要衔接,我们把它都可视化,通过“四图五清单”的方式呈现。呈现出来不光是省内的,包括域外、国内外的企业都可以来看,在我们的产业链上看他们做什么工作,然后省委省政府,包括长春市、地级市共同来推动,这是从省级一直到地市级的体系,重点是解决问题,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二是打造“链主”企业。每一个产业链一定有个龙头企业,比如说汽车就是一汽,轨道交通的就是长客,我们现在还有石化领域,那就是吉林石化,在中石油下面的。我们要把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做强做大。上周日,刚刚召开了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大会,就是支持一汽作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链主,从10个方面出台了27条措施,具体细化了支持,支持它的创新、发展、改革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智能网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卫生、住房、人才等一系列的全方位支撑,我们希望通过吉林省对“链主”企业的支持,带动中小企业融入吉林省核心产业链。

  三是中小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群体。主要推进“专精特新”的计划,工信部也有部署。省委省政府,包括地级市,现在是国家、省、市三级在做,主要是我们要发现、扶持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在初创阶段的企业,把这些中小企业打造成为相关领域的单项冠军。融入优势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

  四是抓重点项目的建设。具体每一个打造的产业链是由项目构成的,对于重点项目我们现在建立了重点项目的清单,并且有一系列服务项目的,比如秘书机制,项目秘书,就是项目有什么问题,有专人给你负责,进行专班服务。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在“十四五”期间,吉林省的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在融入双循环、融入大循环的格局中,我们也发挥吉林省的相关力量。

  吉林日报记者:“吉林一号”卫星工程已经成为我省新兴产业的闪亮名片。请问目前“吉林一号”卫星工程最新进展情况如何,现阶段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带动了哪些上下游产业发展,未来还有哪些目标和打算?    

  贾宏光:谢谢您的提问,我简单介绍一下。

  “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目前,10次发射天上已经有25颗卫星在很好的运行。今年是发射大年,希望达到50颗,这不是远景或者是一个口号,事实上我们已经有2个批次的卫星运到发射场排队等待发射。今年要进行10次发射,而且这10次火箭以及发射场我们都协调好了,到今年年底我们会超过60颗卫星。60颗卫星都工作之后,我们就能够实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30分钟重访,就是您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时间间隔不会超过30分钟。亚泰地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这是人口密集活动区,20分钟实现重访。

  我们以前提供地图或是数据,全国一张图,没有死角地扫一遍,在我们这个星座运行之前,是按年为单位说的。这60颗卫星完全发射,正常工作之后,即便考虑到一些影响,有些地方需要重拍,我们也能够实现一个月至少全国覆盖一次,没有死角。这个意义在于:对时间要求有动态变化的马上就好用了。比如违章建筑这个事,房子不是一个月能盖起来的,他刚挖了个地沟,你就拍到了,回头你把他制止了。这总比把房子盖起来之后,一年之后你再去扒要容易得多,损失也小,而且执法成本也低很多,包括农作物的灾害监测,因为总不能等到一年之后再去梳理。所以它能提供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观测网络,而且是高分辨率的。今年能实现,后年就能实现到140颗,刚才说的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重访,10分钟,亚泰地区6分钟,你看完一遍,第二遍6分钟内就可以再实现了。对全世界的覆盖,实际上我们一个星期内就可以覆盖一次,这是非常强的观测能力,这个带动的作用很强。

  另外,刚才提到了上下游的事,上游现在为了能造卫星,给我们供应零部件,包括提供软的是300多家企业,既有传统的央企,航天科技公司,或者是科工集团,他们这些传统企业也有新型企业,比如长光宇航,其实长光宇航很大一块业务就是给我们卫星提供零部件,这是因为什么?商业卫星公司成立之后,有需求之后,它才建立起来,包括长光辰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企业在吉林省就有70多家,原来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下游也在迅速发展,300多家,而且数字在迅速增加,并且许多业态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想不到的。我们原来想得很简单,成立个卫星公司造卫星、看卫星,后来发现,其实用卫星图片的,或者我们用航天信息的人更多,而且更广,他的很多应用的范围远远超出我们原来的规划想象。原来还有一个省政府牵头,我们也参与的,就是按传统思维方式,16个大领域,90多个应用场景,比如农作物灾害、农作物估产算一个场景,有一个整个的规划,有一个本子,现在看来这个本子真是编制完就过时了,就是因为你的数据量很大、分辨率很高,时效性很强,所以非常多的应用就出现了,你想不到的应用就出来了,所以原来的这些很多的条条框框很快就打破了。

  二是对下游的提升或者促进作用,它有先天优势,就是后续开发的成本特别低。低到什么程度?这个数据来了之后,比如说有一个大学生,他有一个想法,他只要有这个主意,因为我们现在马上要成立一个基金支持了,你拿个笔记本电脑,没有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没关系,人总有吧,只要接上网线,我们给提供台式机,你就可以开始开发了。因为都是软的东西,各个行业对数据这种应用开发的,就是图象处理的东西,非常绿色,非常环保。在这个基金的支持下,可能只需要几万块钱,多则几十万块钱,你就能验证一下你的主意到底行还是不行,行,你以后公司化运营,不行就到此为止,损失也不大,整体或者说我们的投入也不大。这种低门槛就真正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不是说需要很多的仪器设备,需要很多场合,统统都不需要。所以我们对后面的产业,或者是我们对下游企业,整个产业的这种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感觉咱们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的建设也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支撑平体,大家在一起,有什么主意互相交流,有什么想法我们都可以去试试,互相之间有个支撑,很快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李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