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1-09-17 16:18:04 来源: 新闻发布处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1年9月17日9时30分召开《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畜牧局局长张国华出席介绍相关情况,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学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宋建军、省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处长秦国宝一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央广网、经济日报、法治日报、国际在线、凤凰网、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等15家媒体近20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马宝奎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马宝奎: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肉牛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作出了实施 “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硬招实招支持肉牛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畜牧局局长张国华先生,他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学志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宋建军先生、省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处长秦国宝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首先请张国华先生介绍情况。

  张国华: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畜牧业发展给予的关心、关注和支持。9月8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作出更为全面更为具体的部署。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

  实施 “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的必然要求,是构筑吉林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

  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2021年4月7日,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牛十条”政策出台以来,广大养殖加工企业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增势强劲。全省原有千头以上牛场34个,存栏肉牛8.8万头,万头以上牛场3个,存栏肉牛4.9万头。谋划新建肉牛大项目62个,其中千头以上肉牛项目50个,已经开工建设项目37个。创新推出“吉牧阳光贷”“吉牧e贷”“九牧宝”等新型金融产品26个,发放肉牛产业贷款45.89亿元,其中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288笔10.77亿元,走在全国前列。据畜牧行业统计,截至8月底,全省肉牛发展到491.1万头,其中出栏144.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4.7%。

  景俊海书记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指出,要突出抓好“秸秆变肉”工程,推动“牛十条”政策落实落地,打造国家的粮仓肉库、群众的中央厨房。韩俊省长在长春、白城调研时强调,肉牛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全省“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放大资源优势,强化政策带动,优化服务保障,突出全产业链发展,带动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加快建设全国优质肉牛产业基地,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4个部分,主要内容体现在5个方面:

  (一)突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明确组建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工程中心,打造全国优质肉牛种业生产供应基地。对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每头补助10000元,基础母牛每头补助3000元。加强延边黄牛和草原红牛等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选育,建立系谱档案,扩大种群规模。实施肉牛良种补贴项目,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胚胎生产研发。对工厂化生产种用胚胎企业,省内年推广使用每达到2000枚,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二)突出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明确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其它有意愿养殖肉牛的农户,按现有政策给予5万元以内三年全额贴息贷款;对养殖肉牛数量20头以下、扩大再生产贷款100万元以内的农户,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支持,精准扶持中小养殖户。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积极发展“屠宰厂+育肥牛场(户)+母牛养殖场(户)”、“村集体+养殖户+种植户+秸秆饲料企业”和“种公牛站+繁改站点+基础母牛场(户)”等模式,形成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养殖增收。

  (三)突出提高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水平。明确支持肉牛养殖大村退户入园和集中舍饲育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着力抓好规模养殖和育肥体系建设。对新建存栏500头以上标准化基础母牛养殖场、新建批次出栏1000头以上育肥牛养殖场,运用政府预算内投资给予支持。支持屠宰企业扩能升级,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对新建屠宰加工能力10万头以上且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最高按照1亿元的贷款额度给予一年度实际贷款利息的30%贴息补助。组建吉林省品牌推介联盟,做大做强皓月、犇福、桦牛、长白弘等企业品牌,做优做精延边黄牛、草原红牛等特色品牌。利用数字吉林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

  (四)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明确利用国家粮改饲项目,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构建秸秆粗饲料生产供应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新上年加工5万吨以上秸秆饲料企业,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可享受农业信贷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变废为宝。强化免疫无口蹄疫区运行管理,加快推进无疫小区建设,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省级财政按照每头200元对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市县根据情况配套补助。加快发展第三方社会化服务,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健全疫病防控和兽医服务体系。

  (五)突出强化政策保障。共明确6个方面政策保障。一是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方面,明确设立现代畜牧产业基金、“强牧贷”风险补偿金,继续推进脱贫县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涉农资金整合,分层次、差异化支持肉牛经营主体发展。二是在强化金融精准服务方面,明确建立金融机构与肉牛产业资金需求衔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将符合相应条件的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5年。三是在利用专项债发展肉牛产业方面,明确支持市县政府利用专项债券资金,建设一批符合要求的路、水、电、气、网、舍等基础设施齐备、收益能覆盖本息的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园区或小区。四是在做好用地保障方面,明确在村庄规划中整合宅基地、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划定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范围,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五是在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方面,明确依托高等院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乡土人才培养基地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探索开展肉牛产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六是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明确围绕肉牛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环节,组织实施重点研发类项目,采取“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2021年9月9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推进视频会议,韩俊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明确要坚定不移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现代农业标志性工程,全力以赴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步,省畜牧局将在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高效肉牛生产加工基地。

  马宝奎:

  感谢张国华先生。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凤凰网记者:从《意见》中可以看出,这次省政府针对肉牛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多项财政支持政策,请问财政部门对于各项资金政策的保障落实有什么总体上的考虑么?

  王学志:发展肉牛产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财政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抓好贯彻落实。具体从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支持方式。

  第一,对于种牛引进、动物防疫、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公益领域项目,主要采取财政直接补助或者事后奖补的方式给予支持。比如从国外引进的种公牛每头补助1万元,引进的基础母牛每头补助3000元。

  第二,对于养殖、屠宰、加工这些竞争性领域项目,采取设立风险补偿金、贴息、贷款担保费补助、保险保费补助、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给予间接支持。比如对于利用小额信贷和创业贷款担保的贷款,5万元以下财政部门要提供三年以内的全额贴息,对于适度规模的从事肉牛产业的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补偿金,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在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基础上,又采取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对于规模比较大的肉牛养殖加工企业,采取股权基金跟投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产业园区,特别是养殖园区的建设,主要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进行园区包装的方式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直接补助的方式是对一些公益性、基础性的项目,竞争性的项目更多采取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方式给予支持,谢谢!

  吉林新闻联播记者:本次《意见》明确提出了精准扶持中小养殖户,请问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国华:全省肉牛养殖主体30.5万户,其中养殖规模20头以下中小养殖户占比近90%,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是我省肉牛养殖的主力军。对于中小养殖场户,将采取以下4项扶持措施,创造条件让农民能够靠勤劳致富,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申请的5万元以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养牛贷款,由各市县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贴息资金,按现有政策给予三年全额贴息补助。

  二是对有意愿养殖肉牛的农户,金融机构给予5万元以内三年全额贴息贷款。所需贴息资金,可按规定由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承担,超出贴息政策的利息差额由省和市县按8:2比例分担。

  三是对养殖肉牛数量20头以下、扩大再生产贷款100万元以内的农户,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农担贷款贴息支持,优先支持农户发展基础母牛繁育。

  四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小养殖户提供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检测、诊断治疗、产品储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用科技服务。

  经济日报记者: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我们看到,围绕“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在《意见》中也出台了针对性的金融举措,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宋建军:在发展壮大我省肉牛产业过程中,金融活水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今年以来,金融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把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产品、加大投放、优化服务,有效提升信贷供给规模和质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截至7月末,全省涉牛信贷余额105.54亿元,比年初增长20.6亿元,增幅达到24.3%。从数据上看,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下一步,我们要组织相关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按照《意见》的要求,在延续比较好的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面、提质、增效,在做精、做细、做实上狠下功夫。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融资供求衔接。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养牛户中,面对面宣传、面对面给予支持,送贷进村、送贷入户,加大银户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扩大服务覆盖面。

  我们将充分利用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开发的"吉企银通"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发挥这个平台上支牧专区作用,养殖主体特别是中小养殖主体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登录这个平台,系统自动推送给银行给予对接。

  第二,丰富涉牛信贷产品。

  一是发展肉牛活体抵押模式。今年3月,针对畜牧业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问题,我局与省畜牧业局等五家部门联合印发《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畜禽活体可作为抵质押融资物,有效释放了畜禽活体资源价值,活体抵押贷款这种形式在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各个金融机构响应号召,也结合各自特点开发了系列专属的活体贷金融产品,比如农业银行开发了"吉牧E贷",吉林银行开发了"吉牧阳光贷",农联社系统"九牧宝"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针对牛存栏量较大的养殖主体很适用,大家可留意关注。

  二是针对小规模养殖主体、无牛户,我们将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整村授信,授信上门工作,对信用良好、养殖意愿强烈的,推进信用贷款的发放。

  第三,提高服务质效。

  上个月,我们组织金融机构集中开展了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服务月活动,宣讲政策,"送贷进村、送贷入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个月时间,参与活动的金融机构投放了接近8亿元的信贷资金,投放的量比较大。

  下一步,视畜牧条线的金融需要,我们适时组织多样化的活动给予支持。在《意见》中,我们也支持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给予资金奖励。我们将充分运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发挥多个金融条线的作用,共同支持全省肉牛产业的发展。

  法治日报记者:意见中提到要利用衔接资金支持肉牛产业相关项目建设,现在投入多少项目?除此之外,乡村振兴部门如何助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

  秦国宝:记者同志您好,感谢新闻媒体多年来对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据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8月份项目数据统计,全省各县市2016-2020年共实施肉牛相关项目320个,项目预算总投资9.25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9亿元。2021年已安排肉牛相关项目31个,项目预算总投资4.11亿元,其中衔接资金3.28亿元。累计实施肉牛项目351个,总投资13.4亿元,其中扶贫(衔接)资金6.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建立脱贫地区利用衔接资金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要由支持养殖环节向支持全产业链开发转变,指导各县(市、区)政府依规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规模养殖圈舍(含配套设施)、青黄贮窖、屠宰加工厂、仓储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从5个方面发力助推肉牛建设工程。一是扶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先发展肉牛产业。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优先扶持全省肉牛发展重点县和潜力县中的镇赉、通榆、和龙、龙井、汪清、双辽、榆树、梨树等8个县(市)肉牛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肉牛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民。二是推行帮扶车间带动。推动脱贫地区肉牛经营主体领办创办帮扶车间,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符合标准的肉牛经营主体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享受帮扶车间全部支持政策,并按每吸纳一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给予肉牛企业1000元、总额不超过5万元的一次性政策奖补。  

  三是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

  四是积极促进消费帮扶。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对参与行动并发展肉牛产业的企业重点扶持,让吉林省肉牛生产企业产品进驻国家脱贫消费“832”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消费平台作用,大力拓宽互联网、预算单位采购等对接渠道,持续推进肉牛产品消费帮扶。五是切实加强产业帮扶。配合畜牧部门,评选“乡村振兴肉牛龙头企业”,并享受扶贫龙头企业政策待遇。同时,结合全省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对符合发展条件的示范村加强指导,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切实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协调引导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注重发挥好为脱贫户和监测户服务功能。积极协调畜牧、农业农村、环保、国土等部门有针对性地指导示范村破解难题,确保各项肉牛产业支持政策在示范村落地见效。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在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国华: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以下4项措施。

  一是着力打造“三种模式”,即积极发展“屠宰厂+育肥牛场(户)+母牛养殖场(户)”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养殖户+种植户+秸秆饲料企业”模式,鼓励发展“种公牛站+繁改站点+基础母牛场(户)”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建立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养殖增收。通过模式创新,带动建设100个肉牛养殖大镇、1000个专业村、10000个养殖大户。

  二是省级每年评选乡村振兴肉牛龙头企业和5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由畜牧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进行授牌并鼓励金融机构给予授信。省级每年力争支持1000名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发展肉牛产业,给予每人不超过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支持屠宰企业扩能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三是结合千村示范创建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整乡整村发展肉牛养殖,突出抓好万头牛场、千头牛场建设,打造现代养殖园区;利用养殖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打造现代棚膜园区,提升农业附加值。

  四是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可复制可推广、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引进生物技术,采取菌酶协同的方式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变废为宝。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马宝奎: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