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松原市召开地震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新闻发布会
2014-07-11 20:08:22 来源: 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7月11日上午,松原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2014年民生项目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市地震局副局长栾广志同志就市地震局承担的民生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松原市政府新闻中心主任孙文阁同志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据松原市地震局副局长栾广志同志介绍: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是我市民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和社会应对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时紧急疏散及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的主要场所,是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确保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安全、及时地撤离灾害地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在防震抗震、减轻地震灾害等方面,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松原市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新建设完成4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市本级2处,前郭县2处。

  市本级2处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别为:江北儿童公园(面积8000平方米);伯都讷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审批、选址等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施工位置,施工招投标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总体建设工程将于今年10月末完成并投入使用。

  前郭县2处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别为:前郭县民族体育场;前郭县世纪广场。这两处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由前郭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建设。

  今年,松原市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属地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建设“幸福松原”提供必要的应急安全保障。

  今年,松原市长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统一规划。将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镇必需的公共设施列入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推进。

  二是安全可靠。选择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开敞空间。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人口分布、人口和建筑密度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地点。

  四是快速通畅。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应与城市主要道路相通,以保障避灾群众快速、无阻到达避难场所。

  五是平灾结合。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休闲广场等场地,平时完全服务于自身原有的功能,在遇突发公共事件时,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功能。

  会上,市地震局副局长栾广志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1、松原日报记者:栾局长您好,我想了解一下,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总体情况?

  栾广志:目前,我市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5处,面积130.4万平方米,可容纳130万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符合应急的需要,保证在突发事件后能够为受灾地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能妥善安置受灾地区群众,最大化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平稳过渡,保证社会的稳定。

  2、东镇网记者:请问,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栾广志: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标准执行,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国标三类,属于长期避难场所,配置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应急帐篷区、应急医疗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功能区和设施。

  3、松原新闻网记者:刚才,听栾局长介绍,我市现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55处,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应急避难场所是怎样分布的?

  栾广志:我市5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分布在市区内,以学校、公园、广场为主,其中学校有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宁江区实验中学、宁江区松江小学、前郭县蒙古族中学等32处;公园有儿童公园、镜湖公园、纳仁汗公园等7处;广场有中山广场、伯都讷广场、前郭县世纪广场、前郭县民族体育场等12处,其它有松原市规划展览馆、铁西粮库等4处。

  具体5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可到市地震局网站进行查询。